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类
廊应急字〔2024〕11号
对政协廊坊市第八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3001提案的答复
李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我市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一直秉承从预防到响应再到恢复各个阶段进行综合管理,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一)分级分类指导各类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市县两级政府分别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指导各部门及单位、企业及重点场所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策略和处置流程。承担全市应对重大灾害指挥部的现场协调保障工作,廊坊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廊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廊坊市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廊坊市减灾委员会、廊坊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廊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廊坊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7个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
(二)建立了应急保障及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间、军地融合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互通机制。市政府办与军分区、武警有关部门健全完善了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市应急局与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车务段制定了廊坊市应急救援力量紧急调运与快速通行办法。
(三)搭建并运用了应急指挥平台。廊坊市县区应急局已全部进入应急管理一张图。市应急管理局通过自建和接入的方式,实现了4大类视频和数据的监控监测功能:安全生产视频系统、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防汛视频监控、气象监测信息。
(四)建立跨区域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工作机制。树立京津冀“一盘棋”思想,结合廊坊市及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西青区实际,有效融合应急救援力量,推动应急救援协作。在原有的与京津四个区应急管理局合作的基础上,谋划合作范围,截至目前,已与京津7个应急管理局、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局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共9个单位签订了《自然灾害救助和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框架协议》,全力构建合作深入、协调有序、处置高效的跨区域应急联动的良好格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建立了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2018年12月机构改革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我市建立并完善了“1+26+40”预案体系,即:1个总体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制定,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26个专项预案(涉及13个部门),由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报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40个部门预案(涉及16个部门),由有关部门制定,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按照预案管理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并发布实施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目前,全市县级总体应急预案10个,部门应急预案299个,专项应急预案191个。
(二)全面加强了对应急预案的管理。一是全市“1+26+40”应急预案全部按要求到市应急管理局进行了备案;二是由各部门牵头的专项预案在报市政府审定下发前均须到市应急管理局进行审核;三是组织开展预案修订完善工作。市县两级各类预案牵头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全部开展了评估工作,并根据工作实际及进行了修订,做到了应修订尽修订。三是建立了完备的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制度。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进行专家评审。目前,全市共有近2000家生产经营单位在市应急局备案。
(三)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大练兵活动。近年来,市安委办分别下发了《关于开展应急预案备案及演练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市县两级各预案牵头单位及部门分别谋划了年度演练任务,并根据实际,重点对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组织程序、处置方法进行了演练。去年以来,我市共组织开展2次市级应急预案演练。2023年4月28日,以汽油冒顶泄漏燃烧为假想情景,在市政府组织开展《廊坊市2023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桌面演练》。5月22日,开展《廊坊市2023年社会救援力量综合应急演练》,对活饵救援、管涌抢护、燃气管道泄漏处置等9项科目进行了实战演练,此次演练活动在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栏目、央视频“邀你一起看更多有品质的视频”栏目,以“以练代战,提升应急能力”为题目进行了报道。通过开展系列演练活动,检验了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一)充分发挥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目前我市共有应急救援队伍88支,共计5139人。其中市本级应急救援队伍28支1964人(部门应急救援队伍10支,企业应急救援队伍16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2支),各县(市、区)应急救援队伍60支3175人(部门应急救援队伍21支,企业应急救援队伍26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13支)。近年来,我市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加各类应急救援活动,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8月1日出现汛情以来,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在永定河泛区、东淀蓄滞洪区出动应急抢险队伍共计4730人;车辆装备358台套; 调动物资320件(23吨);转移救助6172人。
(二)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申报基层防灾项目建设。按照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要求,2023年12月,市应急管理局申报了《廊坊市基层防灾能力提升项目》,为廊坊市10支县级应急救援队伍、107支乡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水域救援、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综合保障类装备,预计今年汛期来临前配备到位。
四、强化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
(一)提升实战救援能力。立足廊坊灾害特点和现实需要,科学布局“高低大化”、地震、水域等专业队伍,推动营区化、基地化、实景化训练,持续加强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提升内攻救人、强攻灭火、破拆排烟等攻坚能力,确保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全面发挥“尖刀”作用,有序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打造综合救援体系。支队将着力推动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统筹协调、消防队伍主战、社会力量协同”的应急救援联动体系,加强与政府、公安、医疗、交管、市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会商研判,健全信息共享、工作会商、联勤联动等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训练、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三)健全联勤联动机制。支队将持续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乡镇消防站、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指导,切实掌握多种形式队伍执勤实力、联系方式、装备配备等基础信息,建立完善共训共练、联合演练、救援合作等工作机制,建强一批专业应急企业救援骨干队伍,提升多种形式队伍初战控火、先期处置、打早灭小能力素质,为灭火救援工作赢得黄金时间。
五、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
(一)深化消防宣传“五进”。继续完善行业部门消防宣传协调联动机制,落实消防宣传“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全市年内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商会议,相关行业部门利用所属新媒体账号或其他平台每月推送消防安全提示警示信息,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政府消防工作检查考评内容。各地消防宣讲队和消防志愿者服务组织定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家庭开展消防宣传,重点宣讲安全发展理念、防灾减灾和火灾防控工作举措、消防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以及消防安全常识,培育消防安全文化,夯实社会消防安全基础。
(二)加大科普警示宣传。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单位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消防法治宣传、常识性宣传和警示性宣传。组织群众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火灾基础知识、消防标志标识等内容,掌握家庭和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预防和逃生知识。各行业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机关及所属单位员工召开一次火灾案例警示会议,观看一次火灾案例警示片。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定期开展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集中曝光。
(三)强化技能实操培训。针对乡镇街道负责人、基层网格员、行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的能力水平。重点行业部门及所属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员实操性消防安全培训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员工要熟练掌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一般单位员工要熟练掌握“一懂三会”。推广应用全民消防学习平台、全国消防体验场馆预约平台、全国消防志愿者注册管理平台,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常态化开放消防救援站全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做好体验培训,提高公众自防自救能力。
廊坊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5月30日
领导签发:陈海强
联系人及电话:林建慧,2380850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消防救援支队。